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实验室建设
高教 普教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总425期 总423期 总421期
总419期 总417期 总415期
总413期 总411期 总409期
 装备时空 更多>>
第33届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暨北京教育装备论坛胜利闭幕
 编务说明 更多>>
 实验室建设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机器人实践教学平台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4-2-23 10:01:18
  [导读]机器人学科是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具有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的特点。当前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工科院校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育人需求。针对我校学科特点,以培养机器人领域创新型人才为导向,提出了“一导向、两驱动、三融合、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实践表明,多元化机器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实施,制造业相关领域的高质量人才出现了较大缺口[1]。高等工程教育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高新产业的技术突破依赖于新时代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支撑。机器人学科是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2],要求学生具备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兼具的工程实践能力。

  当前,各行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工科院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往往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4]。究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课内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部分知识内容陈旧,已严重落后于生产实际。其次,学科间交叉融合度不足。由于各专业大多单独制订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内容往往难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对机器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最后,原有实习环节常常走马观花地进行参观式、验证式实践,存在专业理论的应用与实践要求相脱节情况。虽然有热情、有想法、有志向,但缺乏实践能力是大多数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一大瓶颈。因此,基于我国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培育出一批具备较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 构建“一导向、两驱动、三融合、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2 主要建设内容

  3 育人成果

  4 结语

  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构建“一导向,两驱动,三融合,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学科交叉、层次多样、全面开放”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创新训练、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通过开展多层次实践育人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梦想在奋斗中绽放,让青春在创新中闪光”。多元化机器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提高育人质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成为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新工科建设的强力助推器,为当下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琳琳.“十四五”机器人发展规划出炉 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窗口期[N].中国产经新闻,2021-12-31(2).

  [2] 王哲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分析及培养路径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9(1):119-122,149.

  [3] 彭建盛.机器人课程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7):23-25.

  [4] 陈劲,吕文晶.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重大转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8-23.

  [5] 王学男,林众,朱慧.基于科学素养的机器人教育与人才培养: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J].中国电化教育,2019(6):1-5,36.

  [6] 蔡军,郭鹏.“新工科”背景下以创新人才为培养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以机器人应用技术实验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9(11):52-55.

  [7] 柯文德,融亦鸣,路冬,等.“课程-项目-竞赛”驱动的机器人方向教学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9):211-214,295.

孙文义1 李亮1 魏永涛1 张淑梅2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控制工程学院 2.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