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总435期 总433期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高职文化创意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研究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13-5-8 14:14:05
  [导读]2012年4月,我刊采访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梁露教授,并以专题的形式报道了她带领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团队开展的“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创新人才”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见我刊2012年第7期)。时隔一年,该团队在师资队伍实验能力研究、实训教学法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的更为深入的研究再次通过我刊以专题的形式向广大读者呈现最新成果。这些成果源于一线教师实践教学工作,是在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新兴的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探索的经验总结,对当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作者:梁露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

  摘 要: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与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有密切关系。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善于把行业企业要求,引入课堂教学和其他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行业、企业、岗位和项目的要求及标准。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人才至关重要。

  关键词:文化创意 师资队伍 实践能力

  1 师资队伍特点

  通过对北京市25所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院校的分析,师资具有不同来源、不同实践经验、不同实践能力的特点。根据要求来看,所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示范校”),在过去几年的建设过程中,都陆陆续续地完成了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非示范校也基本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了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素质是体现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志。所谓双师素质,是指那些工作于职业院校中,一方面具有高校的教师职业资格,另一方面具有企业认可的职业能力的人员。如高校教师一方面在学校具备讲师资格,另一方面,在设计公司具备设计师资格,当这样的人在职业院校从事教学活动时,通常被认为具有双师素质。类似的情况还有讲师和会计师,讲师和工程师等。

  双师结构是体现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客观标志。所谓双师结构,是指根据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以满足实践教学对教师实践能力的需求。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专兼职教师比例通常为1:1,即有一名专职教师,就同时需要有一名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今天,如何继续保持职业院校的建设成果,保持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如何构建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使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处于更新的状态,处于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状态,处于与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一致的状态,需要从事师资队伍建设的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对于很少接触企业和真实项目的教师,需要下企业实习

  在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从学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比重很大,他们的优势是理论基础深厚,但自身的实践能力非常有限。做好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就需要院校提供合适的实践企业,帮助教师到企业挂职,认知企业,熟悉业务流程、参与企业工作任务,完成企业考核任务,达到员工基本标准,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才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学工作才能专业、职业,不外行。

  1.2 对于平时有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需要进行系统地实习

  有些职业院校的教师,毕业后,一直断断续续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完成实际项目,与企业保持联系。相比前一类教师,这些教师对于小型的工作任务、有限服务领域的项目具有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活学活用,对学生的帮助比较突出。但是,对于企业的整体工作业务、管理制度、职业能力要求掌握得不系统。院校需要给这类教师提供完成项目的机会,增加实践领域的机会,总结并交流实践工作的机会,才有利于把在项目中积累的经验系统化,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1.3 对于目前在企业兼职的教师,需要保持更新状态

  一些教师,能比较好地处理教学和企业实践的关系,能够做到长期、持续地在企业兼职,一方面保证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在企业获得一线经验,直接反馈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帮助具体而有效。对于这样的教师,院校有必要保持他们的持续更新能力,而不要因为院校内的任何原因中断他们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确保这些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持久更新换代的机会,利于师资队伍整体实践能力的保持与提高,利于学生直接获得企业的经验。

  1.4 对于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需要规范其教学活动

  随着企业人才不断引入高等职业院校,越来越多的具有企业实际经验的人员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发挥各自的职业专长,传递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学习过程,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但是这类教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教师岗位从业时间短,教学活动规范性不足,对于院校的整体了解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需要帮助这些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用规范的教学用语、教学制度、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提高自身教学活动的整体规范性,使具备企业经验的教师能够融合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职业特长。

  2 实践能力提高途径

  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提高实践能力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社会服务、专业竞赛、企业挂职和项目训练,保持或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

  2.1 集中培训形式

  目前北京市已经开展的项目包括北京市师资基地培训项目、北京市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等,帮助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2 社会服务活动

  教师通过咨询服务中心、研究院所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重点关注文化建设、企业形象设计等项目,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需要、标准、投入及流程等。这些社会服务项目,除了直接作为教学案例应用于课堂,还可以将一些成果作为科研项目加以延伸。

  2.3 参加专业竞赛

  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比赛,找到差距,提高实践能力。目前有官方的职业竞赛,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竞赛,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竞赛,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竞赛,也有企业组织的竞赛。通过参与竞赛,院校与企业同台竞技,院校之间进行切磋,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之间进行比较,使得行业、企业标准进入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4 企业挂职实践

  选送教师到企业担任可以胜任的职务,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在企业工作,是提高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些教师,短时间(如一个学期)不从事教学活动,而专心于企业的业务工作,有的学习企业的管理体系与分工,有的学习企业的业务流程,有的学习企业的设计标准,有的学习企业竞标要求。总之,在企业,他们和普通员工一样,坚持出勤,坚持设计,坚持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参加企业的工作过程。

  2.5 真实项目训练

  对于有教学任务的教师,最好的方法是用企业的项目进行训练,提高实践能力。这样的训练,了解的是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一部分,但的确具备真实的特点,远比使用教学项目更有帮助。

  3 实践能力提升需要的配套制度与政策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本人的认可与参与,需要高校提供良好的配套制度,这样才能做到,有人,愿意,在必要时间内完成提升实践能力的任务。

  3.1 时间政策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和科研,为了完成实践能力提高的任务,需要合理安排日常教学和企业实践时间,做到下企业成为习惯,能够持续。我校建议教师每3年下企业工作半年,这样可以保持实践经验的新鲜、不落伍。

  3.2 待遇政策

  教师因为下企业需要占用工作时间,院校要考虑教师下企业的收入问题、考核问题、教学工作量问题及完成锻炼任务的问题,例如:每学期,每年,每几年教师需要下企业,对应的校内待遇,不能因为教师下企业而影响他们的基本生活,更应该认识到教师下企业也是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任务所必需的过程。

  3.3 传帮带政策

  可以采用教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式,还可以委托企业教师带学院教师的方式,完成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工作。这需要有配套的传帮带政策,一方面鼓励老师傅、老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徒弟、年轻教师,另一方面,也要为年轻教师创造自愿参与传帮带的条件,使传帮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相关人员愿意参与,职业院校有所收获。

  3.4 辐射政策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搞好高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所以在高职院校中,要出台相应的辐射政策,如在评选先进方面、教师出国进修方面、科研奖励方面等,体现出对参与教师的鼓励与倾斜,使参与者不仅在教学、科研、下企业锻炼方面没有后顾之忧,还在其他方面有优先发展的机会。

  4 结束语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客观需求。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如实践活动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与科研工作的关系、与社会服务工作的关系等。这里的教师,不仅是专职教师,而是包括教书和育人岗位上的所有人员,专业教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辅导员、管理岗位教师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教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这些人员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应在关注范围内。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