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水利工程涉及国家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多个关键领域,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更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5—15年内,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型处于关键的过渡期,推动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培养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强大的工程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工程科技创新复合型人才,成为目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符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
目前,土木水利工程逐渐向智能化与信息化转型与升级。例如,在工程结构设计和建造领域中,土木水利工程与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紧密结合,并随着技术的发展持续地细化。因此,原有的专业课程设置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学科融合和实践需求。
以工程结构设计与安全评价为应用背景,工科生应具备复合型力学能力(简称力学能力),尤其是复力学数值计算与分析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变得日益重要。力学能力从最初的基础理论与概念掌握,逐步发展到基于信息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与创新设计中[1]。为适应时代发展,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探索。
1 高校力学相关教学改革和实践现状
2 辅助本科生教学平台的构建方法
3 辅助本科生教学平台的内容
4 具体实施
5 结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各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日益向系统化发展,而单一学科背景的学生在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中逐渐显现出局限性。
一是应对时代变革的需求,学生虽然具备创新的意愿,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与创新思维之间往往存在脱节。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中间媒介,以密切传统学科与创新之间的联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信息传播日益加速的今天,这种中间媒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二是基于时代特征的考虑,亟须探索一种更为系统化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深入工程实践的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层面。
无论是原有的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教学平台的构建,在培养学生面向重大工程相关技术能力的过程中都应采取创新融合的策略。本科教育阶段是发现和培养潜在人才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成为“互联网+”等新兴平台的熟练使用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平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系统化并与时代特征相匹配的本科课程教学,无疑是一个值得未来深入关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 王艳华.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就业与保障,2020,259(17):81-82.
[2] 徐玉东,韩运华,霍莹,等.基于工程训练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6):65-67,71.
[3] 李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9):83-85.
[4] 陈汉能,秦小明,林宇,等.高校与地方“二元驱动、四方参与”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基于“广海-湛组”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C]//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457-466.
[5] 张婷婷,王宝民,陈廷国,等.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189-191.
[6] 于亚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方法[J].高教学刊,2015(11):10-11.
李建波1,2 刘佳1,2 刘俊1,2 肖诗云1,2
1.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工程抗震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