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使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1]。然而,以往的美术教育实践在情境创设、技能具象化引导(如线条解析、色彩感知)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025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利用智能装备为科学教学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开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新场景[2]。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功能,可为美术课堂教学多个环节带来深刻的变革。
新课标鼓励美术教师运用丰富的艺术体验,帮助学生感知、分析和评价著名作品,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3]。本研究选取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热带飓风和虎》,结合GenAI的文生图和文生视频功能,重构美术课堂的“观察→解构→表达”教学流程,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GenAI赋能课堂教学的应用路径,并以武汉市某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实践为参照,给出评价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评价量表。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
二、应用路径分析
三、教学实施过程
四、教学效果评价
五、教学总结反思
六、结语
本文以《热带飓风和虎》一课为例,从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学科GenAI赋能课堂教学的应用路径。教师应充分发挥GenAI技术的赋能优势,提升自身数字素养,适时组织学生利用GenAI开展多模态艺术实践(如动态线条模拟、色彩解构重组),拉近其与艺术符号世界的距离,增强审美感知力与文化理解力,进而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效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9/202501/t20250122_1176589.html.
[3] 杨立旺.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2):74-76.
[4] 桑圆圆.探索AIGC数字化创新AI绘画选修课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5(4):5-8.
[5] 钟正,邹晓洁,朱嘉卉.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VR全景技术融入小学课后服务课程的路径探索:以《污水和污水处理》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6):24-26.
[6] 杜雨婷.小学美术以美育德的教学实践:以人美版二年级下册“假如我是巨人”为例[J].新课程,2024(33):69-71.
[7] 张康红,孔丹丹.小学美术科幻画教学中AI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4(21):1-3.
[8] 钟正,刘健,蔡可,等.智能技术赋能中小学阅读教育转型[J].人民教育,2024(7):67-69.
[9] 刘德建,邢璎凡,吴镝,等.元宇宙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10):118-126.
吴颖静1 陈兴兴1 王宇轩2 钟正2
1.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2.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