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63期 总461期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实际需求、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5-8-30 9:38:45
  [导读]分析了智能时代教育评价创新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挑战,提出了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向。建议通过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智能化转型,推动教育评价的智能化、科学化和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建设。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之前的教育评价中存在重分数获得、重记忆背诵、轻创新创造等问题,在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难以有效解决。以ChatGPT、DeepSeek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评价的全方位创新提供了可能。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不仅在教育内容的生产和交互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也在评价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技术,我国教育可以从以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向多元、全面的评价模式过渡,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更科学、更客观的评估。

  1 智能时代教育评价创新的实际需求

  2 智能时代教育评价创新的现实挑战

  3 智能时代教育评价创新的实践路向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评价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教育评价的形式和方法的革新,也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原有教育评价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亟须通过智能技术赋能来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3.1 结果评价的智能化转型

  结果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具有目标性、规范性和易操作性的特点[6]。原有的结果评价多集中在考试成绩的评定,这一形式在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面前,显得过于单一和片面,智能技术为结果评价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首先,在智能命题与组卷方面,可以通过试题难度预测、题库标注等手段,实现更加科学的试卷生成。其次,考场管理方面可以依托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考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不仅可以提升考试的公正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监考人员的负担。最后,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智能化阅卷与评测,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对考试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深入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2 过程评价的动态化赋能

  过程评价聚焦于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是促进教师教学改进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原有的过程评价由于数据收集不连续、评价维度单一、反馈滞后等问题,难以有效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智能技术赋能为过程评价的革新带来了新的可能。首先,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非接触式感知技术等手段,实现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这种动态化的数据采集,可以为后续分析提供更加真实、全面的数据。其次,可以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对行为数据、学习数据和人机交互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教育评价从不可量化到可量化的转变。多维度的诊断分析,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和学习建议。最后,智能技术使得评价反馈更为及时和多样。通过数据可视化,评价结果能够以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帮助教师和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反馈信息,实现教学和学习的持续优化。

  3.3 增值评价的精准化探索

  增值评价强调通过纵向比较学生的进步幅度,衡量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贡献[7]。与原有的横向比较不同,增值评价更关注个体成长的动态过程,因而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智能采集技术能够长时间追踪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习能力等数据,为增值评价的科学性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统计分析等算法,开发适用于不同教育场景的增值评价模型。智能技术使得增值评价结果的呈现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学生发展水平报告,不仅能够清晰展示学生的学业进步,还能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详细的分析和指导建议,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增值评价结果。

  3.4 综合评价的多元化集成

  综合评价强调从多维度、多主体的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评价。这一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为教育决策提供全局性的指导。然而,综合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常因评价标准难以量化、数据复杂性高、主观性强等问题受到挑战。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综合评价的多元化集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中,可以通过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算法,有效提取评价规则,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量化。这种基于数据和算法的评价方式,能够降低主观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在数据采集中,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可以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评价对象的全过程数据采集,破解以往综合评价中数据量不足、失真和结构缺失等问题。此外,在综合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分析中,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等手段,生成数字画像,精准揭示评价对象的特征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鹿星南,高雪薇.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态势、风险检视与消解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23(2):48-54.

  [2] 朱永新,杨帆.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机遇、挑战以及未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7):1-14.

  [3] 杨宗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创新[J].人民教育,2020(21):30-32.

  [4] 眭依凡,幸泰杞.挑战与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逻辑[J].科教发展研究,2023,3(1):76-95.

  [5] 吴砥,郭庆,吴龙凯,等.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4):4-10.

  [6] 刘邦奇,汪张龙,胡健,等.人工智能赋能改进结果评价:问题、路径及展望[J].中国考试,2024(1):34-44.

  [7] 朱珂,刘玉莹,尚云翔,等.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增值评价:价值意蕴、内在机制与实施路径[J].数字教育,2023,9(5):15-21.

贾隆嘉 东北师范大学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