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期刊导读
高教 普教
总463期 总461期 总459期
总457期 总455期 总453期
总451期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期刊导读  
智慧校园建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困境、锚点与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时间:2025-8-30 9:44:22
  [导读]智慧校园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缺乏系统性教育理念指导、理论研究对实践支撑不足等困境。因此,智慧校园建设研究锚定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成长协调、传统教学向数字化教学转型、技术应用与育人实践融合三个关键点,阐释了智慧校园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在动力、构建响应学生多元需求的智慧学习环境、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及创新学习空间与方式等实践路径。

  智慧校园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载体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智慧校园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可对校园各种信息采集、归纳、分析、运用,从而构建起可感知、可诊断、可推理、可自适应的认知教育生态系统[1]。随着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校园建设不仅改变了学校的物理形态,而且优化了育人环境、创新了学习方式、完善了教育生态,使学生全面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近十年,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智慧校园建设方向;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国家颁布《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为智慧校园建设明确了细化的建设方向和技术标准[2];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将智慧校园建设列入教育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提出了建设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相融合的新校园的要求[3]。可见,国家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政策指向性持续增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赋能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根本旨归与遵循。智慧校园建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与关键路径,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核心议题。

  一、智慧校园建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面临的困境

  二、智慧校园建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锚点

  三、智慧校园建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四、结语

  从智慧校园建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面临的困境入题,阐述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的三个关键锚点是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成长协调、传统教学向数字化教学转型、技术应用与育人实践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在动力、构建响应学生多元需求的智慧学习环境、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学习空间与方式等实践路径,以期为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卫明.中小学智慧校园人工智能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18):32-35.

  [2] GB/T 36342—2018智慧校园总体框架[S].北京: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

  [3]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qtwj/202204/t20220407_2656309.html.

  [4] 杨霞,范蔚.技术与文化双向融合:智慧校园建设的价值选择与行动路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1):45-52.

  [5]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6] MUHAMAD W, KURNIAWAN N B, YAZID S. Smart campus feature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C]//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and innovation (ICITSI). IEEE, 2017: 384-391.

  [7] 印贤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思考[J].中小学校长,2023(8):23-26.

  [8] 肖慧.重塑学校教育生态:构筑“人在中央”的智慧校园[J].中小学管理,2023(1):32-34.

陈德收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