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新型智慧校园专题研讨会暨西北民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展”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全国高校的信息化领导与教育行业相关专家共同探索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前沿趋势与技术,共享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成果。此次展会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和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协办。
 图1 2019年新型智慧校园专题研讨会现场
数据是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核心
西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共有两个校区,占地2 880多亩,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共25 505人。作为建国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西北民大一直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列,目前已经上线的业务系统近20个,包括学工、教务、一卡通、人事、图书馆、科研、大型仪器管理和体检、国资、迎新等。,校园区域的无线接入点将近6000个。
图2 西北民族大学
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大批量的以功能为中心、相互独立的系统即可完全满足校园信息化的需求,但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进入到以服务和数据为中心的2.0时代,各自为政的孤岛系统不能自由共享数据,甚至不能关联分析形成有价值的应用;而且原有计算与存储资源也无法承载巨大量的数据和分析任务,跨部门办事效率低下,师生体验较差。
“西北民大通过建设新型智慧校园,基于数据中台,消除了十几个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将1.98亿条数据关联,实现了全局数据服务能力统一供给,为学校的各类信息化服务综合应用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支撑。”西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主任田富鹏说。
 图3 西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主任田富鹏
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中间平台,再到顶层的应用程序,新华三帮助西北民大全面推进了向教育信息化2.0升级的进程。截至目前,西北民大智慧校园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果一:以数据为核心 消除数据孤岛壁垒
通过集成业务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机器设备中的半结构化数据以及互联网上的非结构化数据,完成了西北民大全量数据中心的建设。此次项目建设中涉及的业务系统和平台包括主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系统集成、数据服务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应用分析、自助打印终端系统、移动校园、综合信息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鉴权系统等。在调研学校各业务系统数据标准及数据使用情况后,构建了学校数据标准,利用数据治理工具构建学校元数据管理平台、主数据管理平台、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等。基于全量数据中心建设数据服务运营平台,旨在消除数据孤岛壁垒,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服务目录、服务接口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
 图4 西北民族大学数据中心一角
成果二: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 体现大数据智慧应用
一站式服务大厅集成了学工、教务、人事、科研、国资、财务、门禁、邮件、一卡通、后勤管理等系统,实现了主要业务的统一登录、统一办理。通过重构业务流程,梳理了37个办事类流程、400多个流程办理节点,实现210个副处以上领导手写签名以及400多个职能处室、学院部门的公章扫描上传事务,极大地简化了学校日常办公审批流程,大幅度提高了部门和师生的办事效率,同时提升了师生得幸福感与获得感。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西北民大“数字大脑”建设,不仅可以提供数据服务,还可以提供业务分析模型服务,一期项目已经建设了20多种大数据的智慧应用,例如智慧校园IOC平台、学生画像、学生能力模型、贫困生认定、疑似失联等,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图5 大数据应用界面示意图
成果三:弹性与安全并存的基础设施建设
西北民大两个校区均已实现有线和无线一体化的覆盖,据统计峰值在线用户数量近两万人,在线设备近2.5万台。新华三帮助西北民大搭建高速骨干网络以满足高并发的网络需求,借助H3C CAS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将数据中心云化,实现IT资源的弹性扩展和按需分配;采用H3C CF8800全闪存储承载西北民大统一数据库,实现1.98亿条数据的高效访问。
此外,安管一体机、云主机无代理安全防护的部署,让网络安全更有保证;可视化运维与自动定位业务系统软硬件故障,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端到端可视化监控,实现关键业务核心设备7×24小时值守,确保服务的高质量可用。
 图6 新华三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华三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已经成功为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注入更优质的服务和能力。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者,新华三将持续利用前沿技术,加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融合,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助力教育信息化2.0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