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
刊号:CN11-4994/T(国内) ISSN1672-1438(国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首页 杂志简介 杂志目录 期刊封面 推荐阅读 顾问专家 投稿须知 投稿查询 订阅须知 广告业务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首页 >> 资讯平台
高教 普教
总449期 总447期 总445期
总443期 总441期 总439期
总437期 总435期 总433期
总431期 总429期 总427期
 装备时空 更多>>
乡村建设齐聚力 大爱援疆智者行
 编务说明 更多>>
 资讯平台  
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HCNA-AI)创造人工智能人才生态新动力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 时间:2018-7-27 9:26:25
  [导读]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的大热,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成功跨越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的火爆迅猛发展,带来巨大的人才缺口。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构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为产业输送创新体系的生力军——人才。

  7月26日,华为在100多名教育界、学界顶尖专家、华为授权培训合作伙伴、高校学科负责人、师生代表、媒体记者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爱好者的见证下,举办主题为“学无止境 AI创未来”的发布会,正式推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HCNA-AI)”。据悉,该认证是华为构建人工智能人才认证体系的第一步,华为正在开发面向资深工程师的HCNP认证,并已规划面向人工智能专家的HCIE认证。

“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HCNA-AI)”发布会现场

 

  搭上人工智能发展快班车华为认证领先一步

  华为人工智能认证首席架构师张志峰在发布会上详细介绍道,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旨在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业界通用人工智能框架进行应用开发、创新的专业人才。

  华为将通过完善的人工智能职业认证体系,培养输送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行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能动力,以此推动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构筑可持续人才生态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华为企业BG全球培训与认证部部长冯宝帅表示,华为的战略是“平台+生态”,平台要开放,要协同;生态要有活力和多样性。华为要做平台的平台,要做生态的黑土地。无论平台还是生态,人才是关键,建设良性的人才生态是基础。”同时,他也介绍了华为在人才生态进行的多方位投入,“面对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的挑战,华为与合作伙伴、高校、业界专家,进行了人才培养的布局与规划,通过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职业认证体系、高校课程建设、培训伙伴赋能等多种方式,面向未来、为产业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华为企业BG全球培训与认证部部长冯宝帅致辞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王万良教授指出,华为此次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标志性里程碑。“作为学界代表,也期望华为通过持续规划演进的人工智能认证体系,和更多的校企合作举措,深化高校学生后备专业人才力量培养,为产业持续输送高质量的人工智能高技术人才。”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王万良教授致词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在《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主题分享中提出,人工智能有一定的学科独立性,同时具备前沿交叉、技术交叉以及学科交叉等特点,培养的是高度交叉型人才;高校要与企业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载体、汇聚交叉创新人才。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做主题分享

 

  弥补人才鸿沟 华为要做人才生态的使能者

  华为将在10月举行的HUAWEI CONNECT大会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及全栈式、全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

  为跨越人才鸿沟,华为打造“学习-认证-就业”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平台,将销售生态,解决方案生态,云生态等人才战略植入到这个平台上,实现人才的快速复制,到2022年,华为预计培养出50万ICT人才,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服务。

  面向未来,华为将通过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ICT认证体系,打造良性的人才生态链,持续为产业输出优质ICT人才;通过共建华为ICT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创新;通过举办华为ICT大赛和人才双选会,促进人才培养和需求的高效匹配,搭建人才供需桥梁,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网版权声明: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www.zgxdjyzb.com),未经本刊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伪原创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本刊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刊本网发布的照片、视频,属本刊本网原创或已获作者本人授权。未经授权,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网及相关权益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读 | 顾问专家 | 法律声明 | 广告业务

Copyright(C)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一层108室(100191)
高教邮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邮箱:cn11_4994@163.com
电话:010-820986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微信公众号二维码